心裡突然有很多感觸……
 
這裡不去推敲該漫畫家自殺的原因,畢竟我們不是他,永遠不會理解他的想法,而且會造成這樣的後果,背後的原因應該很多,像是:生活瑣事、出版社、該漫畫家的身心狀況及其背負的壓力等等……這些事情並不是我們這些外人能瞭解

將這個網址轉給了線上的幾位朋友,大家的反應不一,最共通的討論點是「抗壓性」。
這個詞,似乎是從有憂鬱症這些症狀開始,就被媒體大為廣泛的討論。
也在環境的宣染下,大家都覺得面對事情應該有抗壓性,不應該這麼輕率的選擇死亡。
「旁觀者清」,當我們不是當事者時,自然很容易將那份鬱悶紓解,但是,如果陷入泥淖的是自己,恐怕就沒這麼容易了。
 
「面對批評、壓力,就該選擇適當的方式解決」、「不要在意評論,看過就算了」
這些話常常可以聽到,然而,身為一個創作者,要不去在意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感想,這真是很難。
很多人的創作都是因為喜歡而進行,但,大家也會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不管是同儕、家人或其他人……
就像是小孩子在塗鴨完成時,會想要拿給爸爸媽媽看一樣。這動作並不一定是想要獲得稱讚,很多時候,要的只是一份「支持」。
若是都見到負面評論,別說其他了,就連繼續創作的動力都沒有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使說,某作品有一千個人喜歡,但是有一百個人不喜歡,而這一百個人之中,有十個人發表了負面評論,其他人沒有發表什麼感想。
我們所看到的,就是這十個評論,而這十個,也就成為了「全部」。
因為我們看不到其他發言,其他正面的支持。
當然,這樣的例子有些極端,我只是舉個比較能讓人瞭解的例子罷了。



「要走創作這條路,就要有相當的覺悟」
 
這句話,不管是不是身為創作者,幾乎都常常掛在嘴邊,成了一種至理名言,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
儘管接受了這樣的說法,但,有些時候,我真的很想反問

「請問,要覺悟什麼?」
 
當創作是興趣時,它就只是一個興趣,就跟唱歌、運動、下棋等等差不多
當創作成了一份工作時,那它也就只是一份工作,就跟上班族差不多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至於像是「增進自己、充實自己」等等,不管是從事哪種工作,都應該具備這樣的態度,不是嗎?
 
那麼,是要覺悟什麼?
 
「因為你的興趣成了商業行為,從中獲得商業利益,所以要有被評論的覺悟」
 
是這樣嗎?
當興趣變成了工作,真的就這麼該死嗎?
我們不過跟上班族一樣,做事、領薪水,如此而已。
 
 
有些朋友看了那則新聞,開始擔心我、繼而安慰我
放心吧!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很怕痛、更怕死
要是真的無法繼續下去,那就放棄,不會將自己逼入死胡同的
 
最近的人生名言是:人要學著放棄
 
基本上,我還算是樂觀的人
儘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擊沉,但,我還是會試著重新站起
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我總是會想:
這是上天的考驗、是要讓我修身養性、是要讓我學會謙虛
但是,當我一而再的遇到這樣的「循環」時
其實很想大叫:
我的人生目標不是當苦行僧!不用給我這麼多「考驗」啊!
 
朋友勸我不要在BLOG上PO這些想法
也許我只是想要紓發,但,文字畢竟容易讓人誤解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是在無病呻吟、發牢騷或埋怨
 
但,心底壓抑的事情,若是不好好的宣洩,將情緒作個整理
它只會越積越多,絕對不會消失
到了最後,這些負面情緒甚至會讓自己裹足不前、失去勇氣跟自信
我不想讓自己陷入這樣的狀況
所以,今天我將情緒做了個大掃除,將這些惡氣排出
因為情緒很片段,所以書寫出來的想法也很凌亂
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最後,我想要來許願 (跳題很大)

我希望我有一顆鋼鐵般的心臟、一面超強防禦屏障

我希望今日的苦悶與不快,在未來的某一天,我能夠笑著看待




PS1.因為我只是想紓發一些想法,並不是想要得到大家認同或是其他意見
這篇文的回應留言部分我就不開放了

PS2.這裡所指的「正面」發言、評論,並不是單指稱讚,而是一些有建設性的、有用的建議
而「負面」則是代表嘴砲、惡意批評、沒有建設性的發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貓邏 的頭像
    貓邏

    貓步慢行

    貓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